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成语拼音: | hú lún tūn zǎo |
---|---|
读音正音: | 囫,不能读作“wù”。 |
成语易错: | 枣,不能写作“束”。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
成语辨析: | 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
成语典故: |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
英语翻译: | (fig.) to accept without thinking; to swallow in one gulp (idiom); to lap up |
反义词: | 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
近义词: | 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
成语解释: |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成语出处: |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
成语例子: | 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
百度百科: |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
囫囵吞枣的造句
1、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2、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3、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4、上初中时,我囫囵吞枣地读过几部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普及本。
5、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6、有些老师不重讲解,只让学生囫囵吞枣地一直读。
7、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8、没错,千百万囫囵吞枣般读过他的某一部小说的读者都会如饥似渴地径直返回书店去购买他写的书,这是可以理解的。
9、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10、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11、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12、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3、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14、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15、他的话突然停止了囫囵吞枣喘息的空气。
16、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17、爷爷坐在我面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18、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