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成语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读音正音: 冠,不能读作“ɡuān”。
成语易错: 沐,不能写作“体”。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辨析: 沐猴而冠与“衣冠禽兽”有别:沐猴而冠可形容坏人;也可形容好人;“衣冠禽兽”只能形容坏人。
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领高强的人。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进攻路线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灭了秦朝。但是,刘邦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队撤出了咸阳,等待日后有了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大火烧了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 不料,这句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
英语翻译: lit. a monkey wearing a hat (idiom); fig.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
反义词: 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近义词: 衣冠禽兽
成语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百度百科: 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汉书·伍被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原为韩生讥讽项羽。

沐猴而冠的造句

沐猴而冠

1、沐猴而冠:这些沐猴而冠的人,毕竟会受到唾弃的。

2、胯下之辱,指鹿为马,沐猴而冠,破釜沉舟,还乡定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虚张声势,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沐猴而冠也罢,彪悍之气却是实实在在,就见那“曾参”。

4、现在大多数的官员都是沐猴而冠,狼子野心。

5、我不想说你现在还没有步入沐猴而冠的行业,但是你回头还来得及。

6、我又不会武功,穿着这样的服饰只是沐猴而冠罢了。

7、这个卖国贼居然大谈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其实他不过是沐猴而冠而已。

8、你的沐猴而冠并不是你犯下的很大的错误,只是你一时的糊涂而已。

9、恩!那人名叫王明宇,是这警察局的副局长,在粤中市的权势大着呢!虽然坐到了副局长的位置,但干的都不是人事!简直就是沐猴而冠

10、如果你已经沐猴而冠瞭,只要你能回头也是好的。

11、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长大後千万不能做一个沐猴而冠的坏人。

12、两人笑笑,学着电视里的大哥,尽量摆出莫测高深的样子,却不知那种沐猴而冠的神态,十足的就两个小丑。

13、汪精卫叛国降日,背弃民族大义,真是沐猴而冠,无耻之极。

14、到底谁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15、不顾别人感受的行为就是沐猴而冠,无耻的行为。

16、你以为大家都相信你?不过是表面上应付一下,我们都明了你的假仁假意、沐猴而冠、酸文假醋。

17、自觉让出一条通道,看着沐猴而冠的新郎官,众勇士想笑不敢笑,一个个提高戒备。

18、哈!你在做着衣锦还乡的美梦吧?你亲征田荣就不该,帮助田横又不能,难怪人说你们楚人是沐猴而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