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私是什么意思?

言不及私是什么意思

成语拼音: yán bù jí sī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一心为公
成语典故: 公元371年,大臣王坦之极力劝谏简文帝不要让位给大司马桓温。简文帝死后,桓温辅佐幼主登基,桓温去世后,由王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王坦之多次上书谏幼主要“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他自己言不及私,只是忧国忧民。
反义词: 自私自利
近义词: 一心为公
成语解释: 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成语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百度百科: 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常常用来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语出《晋书·王湛传》。

言不及私的造句

言不及私

1、桓冲写信,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

2、在工作中,他经常与各界重要人物交往,这对别人来说,是攀龙附凤的好机会,而他却能推就推,即使见了,也言不及私,事后连人家的名字也记不起来。

3、“我和彭德怀言不及私,相待以诚,相争以理,性格作风比较合得来,如此而已。

4、临终给谢安、桓冲写信,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

5、黄克诚同志信守的原则就是,出以公心,言不及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