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是什么意思?

鼎足而立是什么意思

成语拼音: dǐng zú ér lì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典故: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英语翻译: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反义词: 合而为一、定于一尊
近义词: 三足鼎立、分庭抗礼、相持不下、鼎足而三
成语解释: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百度百科: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足而立的造句

鼎足而立

1、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有时万马齐喑、万籁俱寂,有时风起云涌、风云际会,只有卓尔不群,手眼通天的豪杰之士,才能力挽狂澜,鼎足而立

2、抗战至建国前后,由于各种政治势力鼎足而立,“民主”话语的涵义十分驳杂。

3、本文讲述主人公郑毅从人间界不名一文的小子成长为神界震慑一方的霸主,期间经历精彩无比,同时修真,魔法,科技的文明鼎足而立,互争高下。

4、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性报道鼎足而立

5、战国七雄鼎足而立,各国皆有吞并海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纳八方之野心,一时间,华夏大地,风云变幻,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6、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7、唐代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同人物画鼎足而立

8、且狡焉思启,何国蔑有?英、法忌俄实甚,若联为掎角,鼎足而立之,即谓事在旦夕可也。

9、成帝绥和元年,采纳何武的建议,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10、旺角是与铜锣湾鼎足而立的主要购物区。

11、“三国”时期,魏蜀吴鼎足而立,各自都有吞并他国,统一天下的雄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