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

成语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成语易错: 义,不能写作“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英语翻译: to place righteousness before family (idiom); ready to punish one's own family if justice demands it
反义词: 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近义词: 不徇私情、六亲不认、大公无私
成语解释: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成语例子: 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百度百科: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的大义灭亲,讲述的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 的故事。

大义灭亲的造句

大义灭亲

1、古人有言,大义灭亲,汝但宜为国尽忠,不要专顾甚么亲族!

2、国法公平不可失,所以寧可大义灭亲,不可因私废法。

3、他曾经私下地怂恿杜竹斋”大义灭亲”,他劝竹斋在吴荪甫头上加一点压力,庶几吴赵的妥协有实现的可能。

4、而除去董卓,则是温侯将军为我大汉立下的赫赫大功,您大义灭亲,攘除奸凶,不仅没有过,反而是大大的功劳,因此……

5、不偏不倚不愧不作大义灭亲秦镜高悬替天行道天公地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偏无党先自隗始。

6、师父他老人家眸子亮晶晶地闪着,变出个童音:“可以吗可以吗?”,皆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发誓他若继续用这嗓门说话,我便大义灭亲地弑父。赵乾乾

7、他刚刚之所以将话说得如此决绝,其实主要是为了向灵帝表达自己公忠体国、大义灭亲的忠诚。

8、女童忍辱8年,长大独立后决定大义灭亲,最终狠母认罪并顶证前男友,与男友1日分别在高院被判监7年及12年。

9、“大义灭亲”冲击“虎毒不食子”的伦理底线。

10、他身为执法人员,到底是大义灭亲,出面检举弟弟的罪行呢?还是循私纵放?内心犹疑难决。

11、他执法不徇私情,大义灭亲地把儿子送入法庭。

12、国法公平不可失,所以宁可大义灭亲,不可因私废法。

13、大义灭亲之写书颜真卿之就义开卷有益。

14、个称职的干部,要有大义灭亲的无私精神。

15、这次因为他父亲大义灭亲出面作证,才能定他的罪。

16、他今天虽然大义灭亲,出庭指证父亲犯罪的事实,但内心必然十分痛苦。

17、以她的刚烈性子,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犯了罪,她也会大义灭亲的。

18、历史上那些能大义灭亲的人物,都是令人敬佩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