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例子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基础信息
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注音ㄇㄥˋ ㄇㄨˇ ㄙㄢ ㄑ一ㄢ
繁体孟母三遷
感情孟母三迁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近义词三迁之教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犬马恋主(意思解释)
- 首身分离(意思解释)
- 零光片羽(意思解释)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节哀顺变(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小(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百步穿杨(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意兴索然(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无所用心(意思解释)
- 抗尘走俗(意思解释)
- 天缘凑合(意思解释)
- 惊惶失措(意思解释)
- 不言而喻(意思解释)
※ 孟母三迁的意思解释、孟母三迁是什么意思由多多查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说雨谈云 |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永垂不朽 |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
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