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侍郎是什么意思?

词条 门下侍郎(門下侍郎)

拼音 mén xià shì láng

注音 ㄇㄣˊ ㄒㄧㄚˋ ㄕˋ ㄌㄤˊ

门下侍郎是什么意思

门下侍郎
  • 官名。
  • 门下侍郎的其它解释

  • 秦、汉有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为帝王近侍。南北朝时地位逐渐提高,参与朝廷大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门下侍郎。至德二年(757)仍旧名。大历二年(767)再改为门下侍郎。唐门下侍郎,本正四品上,大历时升为正三品,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宋沿置,其官常不领门下省这职,仅为虚衔。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为宰相。又另置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副相。建炎三年(1129),改宰相及副相官名,门下侍郎遂废。
  • 门下侍郎的造句

    1、以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珣瑜为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并罢知政事。

    2、熙宁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拜同平章事,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称疾求退,出判亳州。

    3、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销,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4、甲辰,以门下侍郎韩忠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礼部尚书李清臣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蒋之奇同知枢密院事。

    5、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刘昫,以目疾辞位,罢为太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