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苏轼的诗 > 送参寥师

送参寥师意思全解

送参寥师

[宋代]:苏轼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送参寥师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参寥大师你学习佛法,百念俱无。

剑环头上的小孔仍只传来风过的小声,焦谷上依然没有新生出小芽。

为什么要跟我们这些人一样好作诗歌?

你的文章都是文采华美,新出的诗篇如玉屑一样精美,语句清平而深刻。

韩愈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

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

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

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

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

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

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境界。

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

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注释

苦空:佛教认为世俗间一切皆苦皆空。人生老病死为苦,一切皆虚无,并非实体,为空。

吷(xuè)血:吹气声,表示小而短的声音。剑首,指剑环头的小孔。

焦谷:火烤干枯的谷类。颖:子粒的芒壳尖。

玉屑:比喻文词佳美,字字如珠玑飞屑。

退之:韩愈,字退之。

浮屠人:出家人。

诗法:指诗歌与禅法,这两者并不相悖,而统一于“空静”,并由此而获得“至味”和“妙”的境界。

请:领受,明确接受。

参考资料:

1、董治祥,刘玉芝著.鹤兮归来 苏东坡在徐州: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12:第124页

送参寥师鉴赏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后落实到“诗法不相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却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之仪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与李去言》中说:“说禅作诗,本无差别。”固然,要把二者的“本无差别”处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线索可寻。比如,禅与诗都注重对主观精神的反映,禅宗固然是“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诗歌亦宣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驱遣万象以就我。所以南宋释绍嵩在《亚愚江浙纪行诗自序》说:“禅,心慧也;诗,心志也。慧之所之,禅之所形;志之所之,诗之所形。”另外,如禅思和诗思的不可预测性,禅语和诗语(部分追求“直寻”的作品当是例外)的非逻辑性,都颇能相通。宋代禅学大兴,风行于士大夫之中,因而“学诗浑似学参禅”一类的话头,成为一时风气,而从时间上看,苏轼这首诗可谓得风气之先,对后来严羽诸人以禅喻诗,分别宗乘等,都不无影响。

苏轼简介

唐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 苏轼的诗(2851篇)

猜你喜欢

贺新郎 其十一 为檗子寿

清代龚鼎孳

贮腹书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雾飞云遣。老笔纷披姿媚出,冰洒铁梅芳泫。

高咏遍、蜀笺吴茧。六代江山文酒地,记孝侯、台畔春阴浅。

赠何明府

宋代赵湘

陶家宜寂寞,多醉复多才。

锁印秋山入,移琴夜雨来。

壬辰重九即席

宋代韩琦

中山风物有前缘,经赏重阳第五年。莫为素毛悲晚岁,且吹黄菊酌芳筵。

退求僻郡疑邀宠,甘老穷边似好权。笑问此身何计是,不如嘉节倒垂莲。

题庐陵王子嘉古城读书处

蒲庵禅师

古城阴处饶古木,古城城下烟水绿。

江上茅堂昼掩扉,知是先生读书屋。

鹊桥仙 七夕雨

明代俞彦

珠蕊初翻,银河乍满,风浪其间惯历。须信来宵忆此宵,总迢递、应强寥寂。

无赖封姨,多情乌鹊,毕竟佳期还觅。别离岁岁一般情,又何用、常年悲戚。

宝气亭三首

宋代赵蕃

徐家笔力见南唐,今代更推江夏黄。

屹立二碑端不朽,未输滕阁擅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