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宋代]: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煙遠是邨。
鳥外疏鐘靈隐寺,花邊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畫原非筆,所見皆詩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黃昏。
译文
四周群山巍然矗立中间田野一片,近处都是人家远处隐约可见山村。
飞鸟去处时而传来灵隐寺的钟声,野花芬芳流水潺潺犹如武陵桃源。
一路所遇就是画原非笔墨能描摹,野游所见皆是诗本非语言能形容。
为看农夫田间插秧使我流连忘返,拄着藜杖时走时停不觉已到黄昏。
注释
太冲、表之、公实:太冲,表之,其人未详;公实,指郑湛。
野步:野外散步。
矗(chù)矗:高耸貌。
田田:鲜碧貌。
近是人烟远是邨(cūn):用杜甫《悲青坂》“青是烽烟白是骨”句式。
灵隐寺:佛寺名,在杭州。
武陵源:地名,见陶渊明《桃花源记》,盖假托以为乐土者。
杖藜(lí):拄着手杖行走。杖,名词动用,藜,植物名,茎可为杖。
徙(xǐ)倚:徘徊。
参考资料:
1、胡守仁、胡敦伦.江西诗派作品选.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139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创作背景
这首诗不知写于何年。但从诗里所反映的生活情趣看,它很可能是洪炎晚年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任职期间游赏近郊田园之作。从题目可知,此诗是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朋友们在郊野散步时,骋目所见、所闻和所想。
参考资料:
1、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776
唐代·洪炎的简介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
...〔
► 洪炎的诗(111篇) 〕
明代:
胡应麟
紫骝何处系垂杨,菡萏初分太液长。十万红妆齐衒色,三千彩袖各飞香。
游童戴叶翻歌扇,稚女穿花出画航。最是夜来添怅绝,湖南一路下新霜。
紫骝何處系垂楊,菡萏初分太液長。十萬紅妝齊衒色,三千彩袖各飛香。
遊童戴葉翻歌扇,稚女穿花出畫航。最是夜來添怅絕,湖南一路下新霜。
:
释怀深
有求皆是苦,众生须要求。因名忘性命,为利起戈矛。
不足无时足,知休真下休。死生呼吸至,无人替汝愁。
有求皆是苦,衆生須要求。因名忘性命,為利起戈矛。
不足無時足,知休真下休。死生呼吸至,無人替汝愁。
明代:
区大相
秋山何苍苍,四顾尽萧索。临水送将归,离心对摇落。
摇落难为欢,芳游宛如昨。时菊掇紫茎,霜筠飘素箨。
秋山何蒼蒼,四顧盡蕭索。臨水送将歸,離心對搖落。
搖落難為歡,芳遊宛如昨。時菊掇紫莖,霜筠飄素箨。
宋代:
林希逸
乡闾扶杖久,早岁誉兵间。谁信白头叟,能柔赤脚蛮。
人言劳不报,公有道能閒。似是英雄骨,埋名向此山。
鄉闾扶杖久,早歲譽兵間。誰信白頭叟,能柔赤腳蠻。
人言勞不報,公有道能閒。似是英雄骨,埋名向此山。
唐代:
元稹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杨琼初唤出。腰身瘦小歌圆紧,
依约年应十六七。去年十月过苏州,琼来拜问郎不识。
青衫玉貌何处去,安得红旗遮头白。我语杨琼琼莫语,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楊瓊初喚出。腰身瘦小歌圓緊,
依約年應十六七。去年十月過蘇州,瓊來拜問郎不識。
青衫玉貌何處去,安得紅旗遮頭白。我語楊瓊瓊莫語,